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2023年上半年,本着“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的原则,继续对全体农户组织开展“一报三查”,针对全市常住农户开展排查,针对“两户”低收入家庭人口(年人均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户、监测户)开展专项排查,主动与住建等部门开展3轮跨部门信息比对,及时对2023年新纳入监测的96户214人“三类人群”落实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返贫风险快速消除,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全力做好防返贫监测帮扶。2022年,按照“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的工作原则,采取“一报三查”(自主申报、入户排查、部门筛查、系统核查)和“三结合”方式(集中排查、专项排查、常态化排查相结合),如期完成2次集中排查、1次“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专项排查,组织5892名监测员、网格员每月开展一次常态排查,指导推动长岭县、前郭县率先在省内开展智能监测平台试点建设,持续提升排查工作效能、夯实监测工作基础。严格履行民主评议、公开公示等工作程序,针对2022年以来纳入监测的90户234人“三类人群”,第一时间制定落实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多项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返贫风险快速消除,坚决杜绝“应纳未纳”“体外循环”现象发生。2021年,做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监测范围从脱贫户、边缘户扩大到全部农户,重点监测“六类群体”收入支出状况、“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重要指标,每月组织乡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开展入户排查,覆盖全部农户,协调相关行业部门开展常态化数据筛查,因病、因灾及因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生活相对困难的181户434人全部纳入监测。及时对排查结果进行综合研判,分层分类纳入帮扶范围,针对有返贫风险的监测户,逐户逐人明确包保责任,因人因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全市共有12户24人消除风险,有效防止了发生规模性返贫。
(二)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2023年上半年,住房安全方面。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2023年初步确定改造农村危房653户,其中脱贫户和监测户改造228户。饮水安全方面。编制2023年全市24小时农村供水工作方案,年内计划新增24小时农村供水工程386处,现已完成319处。教育保障方面。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组织实施春季“雨露计划”和困难学生资助行动,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未发生辍学。医疗保障方面。落实“5210”政策,全市脱贫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100%。做好脱贫地区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工作,签约服务应签尽签率达到99.88%。2022年,医疗、教育保障方面。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和医疗保障工作,为3266名脱贫户学生发放资助资金119.82万元,向符合条件的1235人发放“雨露计划”补助361.5万元,全市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未发生辍学现象;累计支出2.04亿元资助脱贫人口看病就医6.5万人次,脱贫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100%。安全住房、饮水安全保障方面。继续加快域内脱贫人口危房改造和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进程,2022年全市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48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255户)、农村供水工程188处,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5%以上。2021年,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和医疗保障工作。完成全市农房安全隐患排查评定,共排查农房530390户,发现存在风险12421户,排查经营性自建房17312户,初判存在风险53户。其中鉴定为C级和D级的25户经营性自建房已完成整改,其余非经营性自建房和非自建房按照全省统一要求2023年9月份完成整改,纳入改造计划的721户全部完工;2021年投资4.9亿元实施农村供水底线任务工程340处,受益人口19.2万人,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可达到97%。
二、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保持财力总体稳定。2023年全市计划投入各级衔接资金4.13亿元用于项目建设,目前已安排到项目资金4.002亿元,资金安排率97.29%;全市各级衔接资金支出18524.76万元,支出进度45.04%。项目实施方面。围绕联农益农、千村示范、百村提升等重点工作安排,储备入库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项目162个,目前已确定落地实施99个,全部开工。2022年,围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等投入衔接资金2.01亿元,实施各类帮扶产业项目47个。制定印发《松原市2022年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整市推进工作方案》,投资7.42亿元建设12.04万千瓦乡村振兴新能源发电项目,完工并网后助力每村增收4万元,届时bbin宝盈将实现1123个行政村新能源项目全覆盖,松原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整市推进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的地级市。2021年,投入资金2.43亿元,实施产业项目27个。总投资8591万元的宁江区16.4兆瓦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预计每年可为82个村带来收入560余万元。
三、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
2023年上半年,为实现“两户”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目标,在对全市4862户9780人“两户”低收入家庭人口做好全面排查、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松原市促进“两户”低收入家庭增收八项措施》。截至目前,全市“两户”低收入家庭加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48户,实现务工就业1199人,2685户5356人“两户”低收入家庭发展庭院经济193万平方米,成功对接166家财政预算单位、商超企业、社会团体采购“两户”低收入家庭农副产品,预计“两户”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年内突破1万元,为全市脱贫户、监测户守底线、稳增收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聚焦产业就业促增收。产业方面。围绕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十大产业集群”、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谋划实施高质量联农益农产业项目,带动全体农户增收致富。2023年重点针对脱贫户监测户投入2.01亿元中省衔接资金实施的33个联农益农产业项目现已全部开工,达产后总收益可达3654万元。持续加强既有394个帮扶产业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收益。2023年计划发展庭院经济1108.4万平方米,带动农户18433户39309人,预计发放补贴2186.34万元,助力户均增收1186元。就业方面。积极组织开展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专场招聘活动等,常态化推进公益岗开发、以工代赈、帮扶车间等稳就业措施,年初以来开发临时性公益岗位7969个,18个帮扶车间吸纳脱贫户就业108人,全市实现脱贫人口就业13104人。2022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4079元,较上年增长12.46%。一是强化经营促增收。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专家、科技特派员作用,指导帮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科学种植、科学储粮,18092户39271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土地实现自种或入社托管,全市庭院经济种植总面积达到1022.16万平方米,分别助力人均实现增收933元、585元。二是强化项目促增收。围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等投入衔接资金2.01亿元,实施各类帮扶产业项目47个。制定印发《松原市2022年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整市推进工作方案》,投资7.42亿元建设12.04万千瓦乡村振兴新能源发电项目,松原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整市推进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的地级市。三是强化就业促增收。持续强化稳岗就业措施,组织各地结合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开发临时性公益岗9581个,扶贫车间总数增至18个,全市实现脱贫人口就业15957人。2021年,延续扶贫车间扶持政策,统筹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助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持续增收,15721名脱贫人口实现转移就业,其中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8810人。全面夯实各项兜底保障措施。全市投入470.6万元为所有脱贫人口购买防贫保险,投入2863.912万元为10965户农户购买农业保险,为33011名贫困户监测户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373.2万元,将符合条件的13984户23990人纳入低保范围,3071户3191人纳入临时救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松原市乡村振兴局
2023年7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