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200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属传统音乐类项目。马头琴是蒙古族历史上较为悠久的一种弓弦乐器,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2008年,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具有构造精细、携带方便的特点。马头琴音色细腻、深沉,富于感染力。演奏时多为坐姿,音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弦外拉奏。按弦法颇为独特,食指和中指伸入弦下用指甲顶弦,无名指用指尖按弦,小指用指尖顶弦。有颤指、滑音、双音、拨弦、揉弦、泛音等技巧。右手有顿弓、击弓、碎弓、抖弓、跳弓等技巧。前郭县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马头琴音乐项目的传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全县有33所学校设置了马头琴课程,民间习练者众多,还成立了马头琴乐团,马头琴音乐创作成果丰硕。前郭县先后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命名为“中国马头琴之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马头琴)”。曾3次创造最大规模马头琴齐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