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婚礼 (蒙古族婚俗)

200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属民俗类项目。蒙古族婚俗像百科全书一样,以礼俗的形式和艺术的手段,综合反映了蒙古族的历史、民俗、社会信仰以及衣、食、住、行等方面。2008年,蒙古族婚礼(蒙古族婚俗)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郭尔罗斯蒙古族婚礼有迎亲、求名宴、献茶、沙恩吐宴、送亲、到男方家后的婚仪,以及新人拜火等流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整个婚礼过程由《婚礼歌》贯穿起来,男方最少要有一位祝词家,女方一般也要有一至两位善于周旋的女祝词家(姑娘们称她为嫂子)。迎亲人到女方后,双方祝词家按照程序对歌。自迎亲开始,女方家会为新郎献上袍靴,让新郎换装,同时唱起盛装赞、祝箭歌、赞马歌、贺喜歌等。求名宴即女方招待迎亲队伍的宴席,席间有献奶酒、对唱求名问属歌等,而后穿插盘古歌、劝戒歌、贺喜歌。沙恩吐宴即新娘的告别宴,席间有报宴歌、祝酒歌、论酒歌、赞沙恩歌、亲家歌、姑娘的歌、额莫的歌等。在报时歌的催促下,男方接亲与女方送亲人开始启程,一路上欢歌笑语,有赛马哥、头门歌、献哈达和荷包歌。进入男方家后,正式举行婚礼,贯穿揭帷幕、拜火歌、拜双亲歌、祝愿歌。最后,一对新人拜火、拜天、拜双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