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力格尔

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属曲艺类项目。“乌力格尔”系蒙古语,意为“故事”,引申为“蒙语说书”。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乌力格尔艺术源远流长,是古老萨满神词逐步民俗化的产物,由以“潮尔”为伴奏乐器的说唱艺术“陶力”(专门说唱诗史的艺术形式)发展而来,并逐步取代了“陶力”,形成了以“胡仁”(四弦琴) 为伴奏乐器的说唱艺术。其发展过程中融汇了蒙古族史诗说唱、祝赞词、好来宝、叙事民歌、祭祀音乐以及北方汉族曲艺等各种艺术精华。 乌力格尔的表演形式是一人一琴,以四胡伴唱,自拉自唱,不着艺术装束,没有舞动表演。唱腔音乐结构为多曲体,即用多种曲调来表达不同感情、不同情绪,描述不同场面和不同人物,有一定的灵活性。郭尔罗斯乌力格尔主要是叙述故事情节,语言更直接,更口语化,通俗易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