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2207000135491313/2024-00014 | 分 类: | 专项规划 ; 通知 |
发文机关: |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3年12月30日 |
标 题: |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松原市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 ||
发文字号: | 松政办发〔2023〕12号 | 发布日期: | 2024年01月02日 |
索 引 号: | 112207000135491313/2024-00014 |
分 类: | 专项规划 ; 通知 |
发文机关: |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3年12月30日 |
标 题: |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松原市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
发文字号: | 松政办发〔2023〕12号 |
发布日期: | 2024年01月02日 |
领域 |
主要指标 |
指标 性质 |
2020年 |
2025年 |
责任 部门 |
健康 水平 |
人均预期寿命(岁) |
预期性 |
78以上 |
提高1岁左右 |
卫健委 |
健康预期寿命(岁) |
预期性 |
—— |
同比例提高 |
卫健委 |
|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
预期性 |
16.5 |
≤14.5 |
卫健委 |
|
婴儿死亡率(‰) |
预期性 |
2.45 |
≤4 |
卫健委 |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预期性 |
3.20 |
≤5 |
卫健委 |
|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预期性 |
16.57 |
≤15 |
卫健委 |
|
健康 生活 |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预期性 |
20 |
25 |
卫健委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
预期性 |
36 |
38.5 |
体育局 |
|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预期性 |
23.2 |
23.3 |
卫健委 |
|
健康 服务
|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
预期性 |
95.49 |
>85 |
卫健委 |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
预期性 |
91.47 |
>85 |
卫健委 |
|
以乡(镇、街)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约束性 |
>90 |
>90 |
卫健委 |
|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 |
约束性 |
80 |
≥90 |
卫健委 |
|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
约束性 |
55.1 |
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
教育局 |
|
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比例(%) |
预期性 |
100 |
100 |
中医药管理局 |
|
健康 保障 |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
约束性 |
33.48 |
29左右 |
卫健委 |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 |
预期性 |
81.8 |
保持稳定 |
医保局 |
|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 |
预期性 |
70.7 |
保持稳定 |
医保局 |
|
健康 环境 |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约束性 |
89.7 |
95 |
生态环境局 |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约束性 |
100 |
71.4 |
生态环境局 |
|
省级卫生城市数量占比(%) |
预期性 |
40 |
80 |
卫健委 |
注:2020年指标常住人口按照“七普”全市总人口2252994人统计。
二、提高疾病预防“四个能力”,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
(一)改革疾控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落实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部署,构建以疾控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职能清晰、机制顺畅、上下协同、防治结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与现代化疾控体系相适应的运行保障机制,多措并举激发机构活力,吸引和留住人才。加大对公共卫生和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财政投入力度,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改善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条件,强化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决策管理、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现场调查处置能力。县(市、区)级疾控中心重点提升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全部具备核酸检测能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社区健康教育、传染病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管理等能力建设。建设符合现代疾病预防控制需求的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实验室检测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持续推进疫苗冷链系统和各类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提升疫苗流通和接种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落实“四早”要求,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全市卫生应急队伍规范化建设,实现市、县两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类、紧急医学救援类综合队伍全覆盖。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应急能力建设,统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建设,提高早发现能力。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知识储备和培训演练,提升先期处置能力。深入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教,提高人民群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水平和预防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应急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建设,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心理救援能力。
(三)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提升应急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依托大型综合医院,分级分类组建传染病疫情卫生应急队伍,建立整体调动与支援机制,提高疾病快速处置能力。全面推进医疗机构和专业卫生机构的深度协作,建立人才流动、服务融合、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居民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分析、评估和干预。建立公共卫生医师到医疗机构进修临床知识机制,鼓励临床医师参与预防保健工作。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相融合的服务。
(四)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机制,提高传染病疫情救治能力。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建立以传染病定点救治医院为骨干,发热门诊、发热诊室为哨点的市、县两级重大疫情医疗救治体系。健全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提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
专栏1 公共卫生能力提升项目 1.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推进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配置缺口;推进区域公共卫生实验室建设。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提升工程。推进松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乾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异地重建项目,提升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建立市、县疾控中心两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重点提升队伍的快速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 3.中医药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提升。依托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市级中医疫病防治基地,配置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加强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 |
专栏2 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项目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健康素养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健康小屋、控烟等项目,提高居民健康保健意识和健康知识知晓率。 2.慢性病综合防控。开展癌症早诊早治、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疾病高危人群筛查干预,口腔疾病综合干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共管项目。 3.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开展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巩固重点地方病综合防控成果。 4.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促进。依托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院区建设精神病医院,建立完善市县乡三级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加强精神和心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5.爱国卫生。开展卫生城镇创建,健康县(市、区)、健康乡镇和健康细胞建设。 |
专栏3 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1.优生优育。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基本避孕服务、人口监测等项目。 2.普惠托育专项行动。支持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和综合托育服务机构。鼓励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的普惠托育服务。 3.妇幼健康服务。推进bbin宝盈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央转移支付妇幼健康监测项目,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实施增补叶酸项目;实施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项目,提高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覆盖率。 4.儿童和青少年服务。加强0—6岁儿童健康管理,开展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落实中央转移支付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提升儿童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开展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行动,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监测项目。 5.老年健康促进。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社区护理站建设,安宁疗护试点建设,医养结合机构建设。 6.职业健康促进。加强职业健康检测评价、工程防护、诊断救治等技术人才培养,推进技术支撑机构建设。 7.残疾人精准康复行动。加强残疾人康复定点医院康复服务和健康管理,配合残联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
专栏4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规范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选建部分中心乡镇卫生院,逐步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 3.“三医”联动改革。持续优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推进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常态化运行机制,完善激励配套政策,落实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 4.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效能提升。加强执法车辆、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防护装备、执法取证工具等配备。加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 |
六、加强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就医获得感
专栏5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升 1.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落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部署,每年遴选支持优势专科建设,完善科室设备,开展先进技术,提升医务人员能力,逐步打造省级重点专科。 2.质控中心能力提升。加大质控中心专项经费投入,用于专业人员培训、调研检查、标准制定等工作,提升专业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