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宝盈

当前位置: 松原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返回外部展示平台
索  引 号: 112207000135491313/2017-10654 分      类: 突发事件处理 ; 通知
发文机关: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7年08月21日
标      题: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修订松原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的通知
发文字号: 松政办发〔2017〕36号 发布日期: 2017年08月21日
索  引 号: 112207000135491313/2017-10654
分      类: 突发事件处理 ; 通知
发文机关: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7年08月21日
标      题: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修订松原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的通知
发文字号: 松政办发〔2017〕36号
发布日期: 2017年08月21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新修订的《松原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8月22日  

 

 

 

 

                松原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是应急管理的首要环节,信息报送渠道畅通与否、传递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善后恢复等各项工作。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总体上能够及时、准确、全面报送突发事件信息,为协助领导同志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有效决策参考。但也有个别地区和部门因应急工作岗位人员变动频繁,信息报送出现不及时、格式不规范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全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原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松政发〔2006〕9号)及《吉林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转发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吉政应急办函〔2015〕8号)精神,现重新修订《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一、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种类和报送标准 

  本制度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事件信息种类和报送标准如下: 

  (一)自然灾害类。 

  1.水旱灾害。境内各流域发生大洪水;境内各流域江段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市(区)、各县(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中型水库、重点小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洪水造成铁路干线、高速公路通行中断;各地发生的严重干旱。 

  2.气象灾害。包括:风、雪、暴雨、冰雹、沙尘暴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等气象灾害;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封堵的事件。 

  3.地震及地质灾害。包括:在市内及周边省、市5.0级以上的地震,市内未达到5.0级但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影响的地震,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4.0级以下的震情;危及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的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性灾害。 

  4.森林草原火灾。包括:受灾面积较大或造成人员伤亡的森林草原火灾。 

  5.生物灾害。包括:因蝗虫、草地螟、草原毛虫、松毛虫、蛀心虫类等害虫大面积成灾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生物灾害;新传入bbin宝盈的有害生物的发生、流行对农业和林业生产等构成严重威胁的生物灾害。 

  (二)事故灾难类。 

  1.安全事故。主要包括:死亡3人以上或伤亡总数超过10人以上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和火灾事故;造成重大伤亡的交通事故;有害化学气体泄漏事故;铁路干线、高速公路遭到破坏或因灾害损毁通行中断的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通信、信息网络、特种设备事故和城市供水、燃气设施供应中断或大批居民停水、停气的事故;大型活动或群众性娱乐活动中造成3人以上死亡的事故等。 

  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包括:造成10人以上中毒,或因病毒、细菌使当地的人、畜、河流、湖泊、水库、生态环境受到重大污染的事故;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和失控的环境污染的事故;因危险化学品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需要疏散转移群众的事故;盗伐林木数目较大,非法改变林地用途面积较大的事件。 

  (三)公共卫生类。 

  1.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各类传染病疫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的事件;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用药出现人员死亡的事件;周边省或市(县)发生较大传染病疫情,严重危及bbin宝盈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严重的食物中毒或食品安全事故。 

  2.动物疫情。包括:bbin宝盈各地或相邻省、市(县)发生的二类以上动物疫病疫情。 

  (四)社会安全事件类。 

  1.国家安全事件。非法组织、敌对分子或邪教组织在bbin宝盈境内制造的破坏、恐怖、暴力事件及非法结社、集会等活动;有暴力倾向或可能诱发暴力的事件;涉及民族、宗教问题,有辱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影响民族团结的事件;在bbin宝盈发生的各类恐怖事件和恐怖活动;社会各界对有可能影响我国政治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的反映等。 

  2.刑事案件。死亡3人以上或伤亡总数超过10人以上的刑事案件;重大绑架、爆炸、纵火、枪杀、投毒案件;伤害领导干部和其他身份特殊人员的案件;盗抢国家重要财产、破坏国家重要设施的案件,如抢劫运钞车、银行,破坏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等;重大制贩毒品案件;枪杀、抢劫、暴狱事件;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和有毒有害食品,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案件;因假劣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造成大面积绝收、减产的坑农案件;非法猎捕、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案件。 

  3.群体性事件。参与人数较多,涉及面较广,影响社会稳定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和罢工、罢课、罢市,或参与人数不多但涉及面广的非法集会和有可能进京的集体上访事件;50人以上或虽参与人数较少,但造成人员死亡的群体性械斗事件。赴市、赴省、赴京集体上访或聚众堵塞公共交通枢纽、交通干线,非法占据公共场所,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等要害部门的事件;高校出现的聚集失控、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事件;出现跨市、县(区)或跨行业的串联、煽动行为,引发连锁反应,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涉及境外非法组织背景的非法宗教活动,或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严重影响民族团结的群体性事件;大型活动或群众性娱乐活动中出现的聚众滋事或骚乱;聚众哄抢国家财物等群体性事件。 

  4.金融、涉外、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包括:对金融业造成影响的金融突发事件;大规模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事件;案值数额较大的走私、骗汇、洗钱、制贩假币、增值税发票及其它票证的案件;在bbin宝盈发生的涉外、涉港澳台侨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粮食或其它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事件。 

  以上是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的一般标准。对发生在敏感部位、敏感时段、敏感群体(以下称敏感事件),或事发初期虽属一般性事件,但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也要及时向市政府(应急办)报送。 

  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要求 

  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突发事件发生地政府、管委会及市直相关部门是信息报送的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值守应急工作,确保信息畅通。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市直相关部门要如实向市政府应急办(市政府总值班室)报告突发事件信息,较大以上突发事件信息,要在30分钟内用电话报告,1小时内形成书面报告。杜绝突发事件信息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现象发生。 

  (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内容要简明、准确,包括以下要素:信息来源(报警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事发时间、地点、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已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领导到位情况及现场已采取的措施等。报告要经县(市、区)政府、管委会领导或市直相关部门领导把关后签发,并严格按《XX县(市、区)或市XX部门值班信息》形式报送(格式详见附件)。 

  (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态控制及变化情况。对性质复杂且处置时间较长的事件,事发地政府或市直相关部门要随时续报。续报一般不再复述事件初始过程,只报告事态发展或处置的进展情况,多次报告的,用“XX县(市、区)或XX部门XXX事件续报一、续报二……”表述。 

  (四)工作时间信息报送通过电子政务内网应急管理系统报送;非工作时间先通过传真报送,待工作时间再通过应急管理系统补报电子版信息。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责任人要熟悉应急平台操作业务,熟练掌握信息报送规定、规则及操作流程,确保工作有序街接、平稳运行。市政府总值班室电话:0438—2113037,2113027。传真:0438—2284007,2113027。 

  (五)突发事件涉及港澳台侨、外籍人员,或者影响到境外,需要向有关国家、地区、国际机构通报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三、预警预报 

  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规律的综合分析和预测研究,及时收集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苗头性信息,及时向市政府(应急办)报告,及早研判并发布预警。 

  四、工作保障 

  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完善政务值班室建设,配备必要的通信设备。特别是突发事件处置任务较重的单位,要有独立值班室,并有专线电话和1部独立收发信息的传真机,保证非工作时间政令畅通。值班室要保证24小时有人值守,值班电话响铃三声即刻接听。要切实加强节假日、国家和省市“两会”等特殊时期的值班工作,强化领导带班责任,严禁由更夫替班。 

  五、考核奖惩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处置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对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处置中成绩突出的人员要予以表彰。对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紧急重大情况或传达领导及上级机关批示指示不及时、跟踪协调落实不到位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后果严重、影响恶劣、有失职渎职行为的,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附件:XX县(市、区)或市XX部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样式